寿县中医医院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医院电话:0554-4022581
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健康科普 > 健康知识 >

如何让孩子安度多事之“秋”

时间:2012-08-01 00:00:00 点击:0 作者:韩丽

秋季腹泻,是这一季节里最易染上的疾病。本期周刊,我们邀请了儿科权威专家,为家长讲解秋季腹泻的防治知识,帮助孩子安然度过秋天。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一类好发于秋冬季节的腹泻疾病。每年的 9月份到次年的 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 10月至 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秋季腹泻最易感染的人群是 6个月至两岁婴幼儿,成人中也有暴发流行病例。秋季腹泻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少数患者还可经呼吸道空气传播。

小儿秋季腹泻大多起病急,初期常伴有程度不等的发热 (38℃-39.5℃)、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并常有轻度呕吐,24小时内会出现腹泻,大便每日会高达数次至十余次,大多呈稀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无脓血。腹泻次数较多的患儿,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秋风起,小儿当防腹泻

轮状病毒是病原

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于1973年从澳大利亚腹泻儿童肠活检上皮细胞内发现。因为该病毒形态如车轮,故命名为 “轮状病毒”。几乎所有孩子在五岁之前都会有一次轮状病毒感染,它是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

婴幼儿严重感染轮状病毒,很可能造成脱水性腹泻,这是为什么?原来,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绒毛变短脱落,最后导致小肠功能紊乱;它同时也影响上皮细胞酶,如黏膜双糖酶的活性,致使大量液体移向肠腔引起渗透性腹泻,严重者甚至引起脱水。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迄今,医学上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也无效。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调整饮食,预防及纠正脱水,防止酸中毒。轻中度脱水患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ORS,中重度脱水患儿则需要辅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孩子腹泻不愈,建议减少母乳喂养次数,改用淀粉类如米粉或米汤喂养。

秋季腹泻护理方法

孩子腹泻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具体情况,如神志、精神状态、面色、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有无脱水现象,以及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别忘记保留一些新鲜大便及时送医院化验,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一旦被确诊为秋季腹泻后,家长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居家隔离消毒,孩子用过的所有物品 (尿布、衣被、玩具、图书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家长护理孩子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每次便后都要为孩子清洗臀部,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被粪便尿液浸渍而出现 “红屁股”。

如有症状及时问诊

许多家长并不知道怎么算脱水,在这里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可以观察患儿的脱水程度:体重迅速减轻 (体重减轻3%至5%是轻度脱水,体重减轻5%至10%是中度脱水,体重减轻10%以上是重度脱水),尿量减少,前囟门、眼窝凹陷 (轻中度脱水眼泪减少,重度脱水哭而无泪),口干口渴,皮肤弹性下降。如果患儿有上述脱水症状,或体温持续升高、精神萎靡、腹泻频繁、面色苍白时,都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论及秋季腹泻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防止食物、餐具污染;注意孩子双手清洁;进行疫苗接种。目前,美国已有两种预防秋季腹泻的疫苗取得执照,自2006年起已应用于临床,尚未发现异常不良反应。截至2010年美国的资料表明:疫苗应用可减少85%的轮状病毒感染急诊就诊和住院需求。这两种疫苗均为口服制剂,也可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适龄孩子接种疫苗,可最大程度获得保护以防患病。

宝宝感冒用药2慎1“防”

初冬将至,感冒高发期也伴随而来。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感冒就吃药呗!”要知道,药可以治病,但用之不当,效果适得其反。专家建议,小孩感冒了,家长应就其轻重程度判断是否用药,且不能盲目、滥用感冒药。

1慎轻微感冒不一定用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呼吸专科副主任医师檀卫平表示,有些家长在处理小孩感冒的问题上通常小题大做,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就赶紧带着孩子往医院跑,希望医生开药止住感冒症状,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因在医院发生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到医院开药呢?医生有明确的指导:如果孩子感冒初期1-2天内没发烧,精神状态不错,吃、喝、拉、撒都正常,只有一些流涕、鼻塞或咽痛,不要急着吃药和看医生。只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大多数孩子可以自愈。如果小孩体温在38.5℃以上,家长应让孩子服用退烧药,如泰诺、美林、百服宁等。如果小孩高烧持续不退,或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就应就近就医。但檀卫平指出,就算是普通的感冒,治疗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用药不可能立竿见影,请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2慎家长别自行重复用药

感冒药随便买,随便吃,也是感冒用药的一个误区。檀卫平说,不少家长认为感冒药没什么毒副作用,为了缓解症状,到药店一买就是好几种,给孩子吃这种不行就吃那种,有的甚至全部混在一起吃,殊不知“是药三分毒”,更何况一些感冒药药名不同,却具有同样的成分,同时吃等于剂量超量。而中成药类感冒药一般以清热解表为主,如果小孩本身体质虚寒,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专家指出,市场上很多感冒药一般为复合制剂(包括退热、止咳及抗过敏成分),不建议家长自行给2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对抗生素的使用,更要慎之又慎。由于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滥用抗生素不仅对感冒无效,而且还可能出现“细菌耐药”,甚至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进而导致小孩的免疫能力下降。“是否用抗生素应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与检验报告来判断,如寒战高热、扁桃腺化脓可能多为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也是细菌感染的特征。”

1防

感冒?可能是过敏性鼻炎

檀卫平还提到,家长往往一看到小孩鼻塞、打喷嚏就以为是感冒,但有时候感冒药吃了一大堆,症状也没见好转。对这种情况应该有所警惕:孩子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用药完全是用错了。

一般情况下,小儿过敏性鼻炎和普通感冒难以区分,主要因为两者的症状十分相似,如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但过敏性鼻炎多发于季节交替时期,一般由天气变化引起,以及食物、花粉、螨虫等过敏原引起,通常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多伴有家族史。如果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治,不仅延误了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还会因药物的毒副作用给身体带来损害。檀卫平提醒,如果小孩出现连声打喷嚏、流清鼻涕等鼻部症状,家长应结合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别留意孩子是否患了过敏性鼻炎,最好就医明确病因,切忌看症状用药。

宝宝咳嗽父母紧记4大要点

宝宝感冒咳嗽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宝宝咳嗽也有很大学问,父母不能听见宝宝咳嗽就急忙用药,当发现宝宝咳嗽时父母应该紧记下面这4大要点!

1、听咳声辨病症

小儿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通过咳嗽把呼吸道中的“垃圾”清理出来,咳嗽同时往往伴有咯痰,痰就是“垃圾”——这时的咳嗽应该看做是件好事,一味的止咳反而会使带菌的痰液滞留在气管内,造成症状迁延不愈。另一种引起咳嗽的原因是气管和支气管的充血与水肿,还有就是因长期咳嗽刺激,使咳嗽中枢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时的咳嗽就不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反射动作了。

所以,家长不要一发现孩子咳嗽就喂给大量的止咳药,而是应仔细分辨一下宝宝的咳嗽声。如果伴有明显的气流冲击液体的“呼噜”声,就表明气管中有痰,倘若只有单纯的咳嗽声且音调较高的话,则为炎症性干咳。

2、不妨带孩子看耳鼻咽喉科

一般情况下,孩子若咳嗽,家长都会带着去看普通内科。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咳嗽只是一种外在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除了常见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外,鼻炎、鼻窦炎、咽喉炎、肺炎等均可导致咳嗽。在镇咳药上重重加码,往往不利于康复。

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等在临床上属于耳鼻咽喉科,治疗起来也大有讲究,要求主治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果仅仅在普通内科求治,效果可能并不显著,若久治不愈,不妨去耳鼻咽喉科求治。即便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也不一定都有活动性感染。对于经久不愈的咳嗽,不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更没有必要大量使用抗病毒药。若没有感染指征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如导致白细胞下降、菌群失调、胃功能失调、食欲下降等。这时的

治疗,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修复和功能的恢复上,如服用维生素AD胶丸,可帮助呼吸道上皮的再生和正常分化。此外,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等都可使气管纤毛运动功能获得改善,从而使痰液变稀,有利于排出。当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室内灰尘、避免理化因素刺激等措施也能促使呼吸道内膜功能的恢复。

3、莫忽视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炎性反应。小儿常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剧烈咳嗽,如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约有42.9%的患儿就可出现哮喘症状,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如何鉴别小儿过敏性咳嗽呢?该型咳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咳嗽反复或持续发作一个月以上。发病并不限于冬春两季,以夜间和早晨发作较为多见,孩子运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大多为刺激性咳嗽,有痰液,往往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大多数患儿在婴儿期有婴儿湿疹和过敏性鼻炎病史。用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无效。对于这类患儿,抗过敏的舒喘灵沙丁胺醇和酮替酚是比较有效的药物,一般在服用2~5天内咳嗽症状可消失,也有的患儿需要连续服药半个月到一个月内才能奏效。使用酮替酚最好维持治疗半年,舒喘灵在咳嗽症状消失后应再维持治疗半个月。

4、止咳祛痰药的选择

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喷托维林(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却受到抑制,致使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可影响呼吸功能。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而糖浆优于片剂,服用后可附着在咽部黏膜上,能减弱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即可起到镇咳作用,服用糖浆时不宜用水稀释,也不必用水送服。

小儿咳嗽药别在睡前吃

近一段时间,“秋咳”患儿有所增长。一些家长为了治疗孩子咳嗽,在睡前给孩子服用止咳药,其实这种做法不对。

止咳药之所以能够止咳,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结果不仅不能通过服用止咳药来安然入睡,反而会因此加重身体不适。

手足口病和其他常见病区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孩子感染病毒后,会引起发热到38℃左右。部分孩子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1、麻疹。麻疹是发烧之后3-4天才出皮疹,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即从头面部到胸背部最后到手脚,一发就是一片。从时间和顺序上都和手足口病不同。

2、水痘。时间上,在水痘患者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全身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小丘疹,在几小时后,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具有红色皮疹、水疱、溃疡、结痂这四种表现几乎同时存在的特征,而且皮疹和疱疹都有明显的痒感,这些都是手足口病所没有的表现。另外,水痘没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3、感冒发烧吃药后引起的药物过敏,有时也会出现皮疹。这种皮疹一般是除四肢外,面部躯干很快就会有,而不会出现口腔溃疡。

4、口腔溃疡。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但临床表现上有时很难分。在发病年龄上,手足口病一般易发于儿童,口腔溃疡则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专家提醒,近期如果发现孩子有口腔溃疡或者发烧症状,保险起见,还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比较安全。

幼儿发烧须谨防角膜炎

小儿发高烧时,一般家长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在此,儿童保健专家提醒说,这种疏忽大意很可能带来不幸,因为有些孩子在高热的同时,可引起急性伪膜性结膜炎,严重的可导致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专家指出,孩子发高烧时,体内消耗很大,可并发结膜、角膜病毒感染,白眼球充血,形成伪膜,严重的可致结膜下出血。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浑浊,甚至溃疡、穿孔而失明。这种情况在1-2岁的幼儿中比较常见。

专家忠告说,孩子高热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的凉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警惕中药可能损害儿童健康

●六神丸损害“童心”

“六神丸”是很多家庭常备良药,价格便宜利用率又高:它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疖等,还能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中发挥作用。

“给小儿服用,则须慎之又慎。”崔其亮说。因为“六神丸”中含有蟾蜍与蟾蜍毒素,应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另外,六神丸的成分之一雄黄主要含有硫化砷成分,对肝肾等生命器官有较强的毒素作用。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大剂量服用六神丸,很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害。

●猴枣散“猛药”伤胃

小孩子生病之后胃口变差了,可能只是食物积滞,慢慢就能恢复正常。但不少家长太过着急,会给他服用猴枣散。

猴枣散有醒脾化痰去积功能,但却是味“猛药”,长期服用猴枣散更易伤脾胃,造成病后的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夏枯草损害肝功能

此外,崔其亮还列举了其他多种中草药:像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诱发齿龈肿胀、咽喉疼痛、记忆衰退、兴奋失眠等不适感;牛黄解毒片长时间服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宝宝用的至宝锭可出现类似急性汞中毒的症状;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

3~6岁幼儿服药注意事项

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各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完善。我们本着服务家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方针,应尽量把工作做细。如对生病需在园内服药的幼儿,我们单独管理,并由专业的保健医生负责。几年来,在工作中没有出现错服、漏服药物的现象,并且在指导家长给幼儿服药方面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

严格把握服药时间。不少家长习惯于餐后给幼儿服药,有时有的家长会问:“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怎么效果不明显?”在交谈中你不难发现:“有的是漏报,有的是换药太勤,还有的间隔时间太长。这都是不正确的。从医学角度讲,每种药均有自己的半衰期,它决定了药物的服用次数。对需每日三次服的药,就应间隔约8小时,如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就需11点。服药(特别是消炎类药)见不见效,应连吃三天以上,或者再去看医生,家长一般不要自作主张换药。
   严格控制药量。不少家长在给幼儿服药时,总认为剂量大些孩子会好得快,或者就按成人剂量减半,这都是不科学的。幼儿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对药物的吸收也比较好,解毒和排泄的功能较差,容易引起中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或根据说明书按小儿的实际体重来计算出每次服药的数量。
   吃止痛药要留心。不少孩子在闹情绪或不愿上幼儿园时,或许会说“我肚子疼”;还有胃肠功能性的腹痛,比如吃了生冷的东西或夜间蹬被子,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吃止痛药。而有些家长见痛就治,甚至一天三次给孩子吃止痛药,这是错误的。
   服糖浆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在幼儿园里,孩子因咳嗽吃药的占大多数,服用化痰止咳的糖浆效果也不错。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大多数咳嗽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也就是说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是感冒的症状之一,是因咽喉部位炎症充血而引起咽部有痰和咳嗽。在服止咳药的时候应该注意:每次服药时应先吃消炎、治感冒的药物,再服化痰止咳的糖浆,服完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以增强化痰效果,缩短病程。
   服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对过敏体质的幼儿或怀疑是过敏性咳嗽的幼儿,医生会给予赛庚定之类的抗过敏药物,虽然此类药效果好,但它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精神欠佳,严重的伴嗜睡,这就得提醒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要告诉老师,以保证幼儿在园安全。
   耐心对待服药幼儿。幼儿入园晨检时,要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对需服药的幼儿,家长要做好详细登记。入园后保健医生要做到勤观察,测体温。服药时要做到班级、姓名、药物三核对,保证用药安全。态度要和蔼可亲,对不配合的幼儿要多用些鼓励性的话语,以消除其抵触情绪,促进幼儿早日恢复健康活力。

小儿服中药注意事项

中药丸剂在给孩子服用前,应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变质就不要服用。

  小儿一般吞咽功能较差。服用丸药时,家长应该把丸药揉碎,用温开水在小勺中化成汤液给小儿喂服。如遇到小儿服丸药呕吐时,家长不要性急,可休息片刻,在药液里加点白糖水和少量的生姜汁搅匀后再喂服。这样可以起到止呕、调节药味的作用。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可将丸药揉成小颗粒,裹上一点白糖再用温开水送服。

  在给小儿服丸药时,要注意不要用茶叶水或可口可乐等饮料送服。小儿正处于脑发育完善时期,服用后容易形成兴奋不易入睡,而不利于患儿休息和病症的恢复。茶叶水中含有鞣酸类的物质,和丸剂同时服用,易形成络合物,不利于小儿胃肠道的吸收及排泄,特别是患有胃肠道疾病时,更不益于病症的恢复。

  如果中成丸药和西药配合应用治疗,服用时应特别注意。因为许多小儿丸药中均含有石膏等成分,如果同四环素族的药物同时服用,两药之间易形成络合物,会影响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因此,中西药物两者之间最好间隔开30分钟服用。

儿童意外伤害处理

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如当事者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儿童伤残和死亡。

  儿童意外伤害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

  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防止可以避免的死亡。

  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狗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

  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烫起了一个小水泡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儿童意外伤害需要急救处理的是前两类,急救处理的原则是:

  (1)抢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伤儿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受伤儿童心跳、呼吸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当务之急就是设法暂时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儿呼吸,以其恢复自主呼吸,支持病儿心脏正常功能。在常温下,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会岌岌可危;超过10分钟,病儿很难复苏。因此,当病人的呼吸、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如果不立即进行急救,只等送医院再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减少痛苦在现场抢救中要尽量减少病儿痛苦,以改善病情。因为意外伤害往往是严重的,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时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休克,加重病情。因此在处理和搬运时,动作要轻柔,位置要适当,语言要温和,必要时予以镇痛、镇静药物。

  (3)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病儿时要尽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以后留下后遗症。如儿童摔伤或坠落伤时可发生脊柱骨折。当病儿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病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让病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相关内容
全站foot顶

医院电话:0554-4022581

医院地址:寿县寿春镇寿六南路

Copyright © 2024寿县中医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寿县中医医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返回顶部